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表示,在中韩定期航班有限的情况下,将以前以大企业为主进行的包机特别入境适用对象扩大至中小型骨干企业,对解决这些企业在国外因疫情导致的人力短缺、设备引进延迟等困难,将起到很大作用。 原标题:做好跨周期调节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复苏展现出良好态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同比增长%,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加快个百分点,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 但一些新变量的出现,比如德尔塔变异病毒扩散,输入性通胀带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K型复苏迹象等,特别是供需两端恢复不均衡的结构性问题,给下半年经济运行带来新的压力。 一是PPI和CPI剪刀差持续扩大。 供给侧恢复快于需求侧,PPI上行动力主要来自产业链上游,而下游迟滞。 上半年,上、中、下游制造业利润两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原材料上涨压力尚未有效传导至消费端,更多的是在挤压下游制造业利润。 二是在上下游的双重挤压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7月当月PMI值%,为近12个月最低点并连续4个月下降。 小微企业PMI为%,连续三个月位于枯荣线以下,其中原材料成本上涨较多,采购、生产、订单指数相对低迷。 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中下游竞争性行业,不具备持续涨价的基础。 结合CPI的变化看,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账期变化(比如部分行业的供货商已实行全款预定、全款提货、压缩账期至1个月等供货方式),已经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困难。 三是出口和房地产投资拉动作用减弱。 随着海外供给逐渐修复,7月份PMI出口新订单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回落。 因房地产投资回落,固投增长也在承压。 房地产开发投资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部固投个百分点,但考虑到调控政策持续从严,房地产投资下半年难有强劲表现。 国内消费恢复仍然偏慢,上半年社零总额两年平均增速%,明显低于疫情前8%左右的增速,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实际增长%,低于往年水平,支撑消费的力度有限。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并要求宏观政策做好跨周期调节,做好今明两年政策衔接,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结合中央政治局会议工作部署,笔者认为,今年下半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加快“双发力”,以更大力度且精准有效的措施工具,做好跨周期调节,提升政策效能,确保流动性充裕,支撑下半年乃至明年经济稳定增长。 在具体操作上,应突出“六个精准”。 一是精准发力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 财政政策方面,应积极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做好保供稳价,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减少小微企业成本压力;对专精特新企业,各地政府应抓紧出台更具吸引力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助力研发创新,支持早日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建议加速地方债发行,特别是四季度,支持固定资产投资,为今年经济收好官、明年开好局托底。 货币政策方面,应在评估此次降准成效的基础上,考虑进一步降准,增加信贷规模,弱化紧信贷预期。 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应创造条件,支持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信用占比高、期限长、风险可控的科创类、专利质押类信贷产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引导信贷资源精准投向中下游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进一步激活企业活力。 二是精准发力促进消费增长。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在稳增长扩内需,短期看,应尽快出台购置补贴、二手车异地交易等新一轮刺激政策,聚焦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挖掘市场潜力;完善线上、云端服务,以体验驱动新消费,着力增加优质服务中高端供给,在做活直播带货等线上消费同时,融合发展体验、展示、夜经济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从中长期来看,应当着力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中低收入群体劳动报酬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强化税收、转移支付等的公平性和精准性,刺激边际消费,做大内需“蛋糕”;加快破除机制体制障碍,打通消费堵点,落实“三孩”配套政策,多措并举畅通内循环,筑牢双循环的消费基点,增强经济运行韧性。 三是精准发力支持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建立内循环的有效支撑和重要引擎。 应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扩大财政投入规模,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仓储物流、冷链运输、数字农业、乡村文明建设等。 以数字化手段引导更多要素向乡村聚集,建立乡村寄递物流体系,盘活乡村电商和物流企业,打通乡村生产、流通、消费堵塞,实现“农产品送得出去、消费品运得进来”,全面激活乡村消费微循环,带动中循环和大循环顺畅运转。 建议各级政府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重修金融“水利工程”,依托金融科技平台,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鼓励创新农村产业化、特色农业、土地经营权质押等领域金融产品,为“三农”主体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促进消费提振。 四是精准发力支持保障房建设。 落实好中央“房住不炒”要求,因城施策,注重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解决房地产结构性问题。 比如,对房价上涨过快城市,强化资金监控,防止过热;对其他城市,优化限购限贷等政策,满足刚需。 用足国办《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政策利好,各地政府应尽快细化落地,明确用地、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入金融力量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运维,加快培育住房租赁市场。 一方面解决新市民等群体住房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实现对企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盘活,正向拉动经济增长。 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及早出台配套的规划、土地和资金政策,创新城市更新模式,破题资金问题,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五是精准发力提升公共治理能力。 近期,在疫情散发、洪涝灾害、台风“烟花”登陆等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各地政府应对措施和效果不一,说明我们在预警监测网络、应急机制、应对措施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 特别是德尔塔变异病毒传染性强,短短两周时间已波及至18省41地市。 应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快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尽快控制疫情,助力消费恢复,支撑经济增长。 着力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特别是强化科技思维,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力量作用,建立精准、快捷、常态化的数字化、智能化社会公共管理系统,构建网格化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全流程公共治理水平。 通过大数据精准治理,降低防疫、防洪、应急管理等行政成本。 六是精准发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对内开放。 各地政府应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对内开放的重要抓手,持续提升营商软硬件条件,增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和竞争力,最大程度地汇集各类要素,降低运行成本,带动经济发展。 打造服务型政府,摒弃官本位,防止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真正聚焦产业和实体经济精准施政,通过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加大智慧政务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力度,推广掌上办、线上办,推动电子证照证明应用,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增强企业经营便利性,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作者为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责编:李哲、祝龙超)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推荐阅读 。 该机器人不仅可以回答顾客关于咖啡的喜好等简单问题,还可以为顾客推荐咖啡的种类。 (责任编辑:admin)本文由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hemishkat.com/mx/184.html |